第(1/3)页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正文卷第147章高拱:我要去地下问先帝!嘉靖:朕上来见你!‘为什么不直接全面开放海禁。’ 嘉靖神仙也是神色一正,他其实心中也有着同样的疑问。 既然反正迟早都要全面开海,为什么不索性从一开始直接全开,而是要搞这么一通,显得更加麻烦。 季伯鹰看了眼嘉靖,眉头微微皱起。 胡宗宪会产生疑问,那是因为胡宗宪没有上过课,而你嘉靖神仙则是不同。 若非这是在嘉靖的臣子面前,季伯鹰已经开骂了。 这嘉靖神仙,一看就没有仔细听课。 之前季伯鹰让阿标给第二期的学员简单过了一遍之前上课内容的知识点,就算阿标讲的不怎么仔细,就算阿标没有教学天分,但多少都应该提及到‘白银中毒’这一段内容。 而只要听了这一段,多少就能理解一点。 敢情这位神仙,那是一个字也没听,净顾着修炼那什么狗屁‘水盆生火’的仙术。 季伯鹰瞥了眼嘉靖之后,这才将目光落在胡宗宪身上。 “一旦全面开放海禁,曾经的走私团伙都会顷刻变成合法的商贸,而他们的存在,将会极大影响海贸的商税收入。” “在全面开海之前,要先将这些走私集团,一个不漏,尽数斩灭。” 季伯鹰可不会忘记,这些靠开海暴富的权贵,在掌握了海外贸易的绝对话语权之外,竟然成功把崇祯这小子忽悠的取消了商税,反而在天灾之年加收三饷,一个劲去向老百姓收地税。 真是不知道该说这些人的忽悠大法牛杯,还是崇祯脑壳有毛病。 走私,这个词自从大明实行海禁之后,就一直存在,但早年一直都是很零星,毕竟那会距离大航海时代还有些年头。 自从弘治时期,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就突然开始活跃了起来。 一个时代之中,谁最能看见赚钱的生意?哪部分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风口? 必然是那些身处庙堂之上的权贵们,以及他们附属之下的权商。 古往今来,这一点,从未变过。 当普通人知道这个风口的时候,很多猪已经飞上天了。 这么捞银子的买卖,用py也能想到,这些权贵们接下来会怎么干,那自然而然是加入轰轰烈烈的走私大军,为发家致富而努力奋斗。 列数东南沿海的这帮大型走私犯,有一个算一个,后面的推手都是明廷内的某位大佬,最为典型的就是刘大夏的家族走私集团。 手握海图,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至于其中的其他原因,你也不用知道。” “你只需要知道,伱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即可。” 再讲一遍白银中毒,季伯鹰自然不会傻到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而且胡宗宪作为一个执行者,也不需要懂其中全貌。 “记住,接下来你要做以下几件事。” 季伯鹰看向胡宗宪。 对于汪直、戚继光、胡宗宪三个人,季伯鹰有很明确的分工。 汪直负责开拓市场搞海外白银,戚继光负责武力护航加武力扩张,而胡宗宪则是在后方搞定一切后勤以及构建大明与海外的商贸体系。 “一,设立海外银库,往后但凡是汪直通过商贸运来的白银,一律存入这海外银库中。” “二,负责采集百姓货物,交予汪直统一出关,以及返银百姓。” “三,在沿海一代,试点发行白银宝钞,通过海贸得来的银两,以白银宝钞和白银的两种形式同步发放给百姓,并逐步拉高白银宝钞在其中的占比。” 在嘉靖之前,大明可以通过强行掠夺白银,占据全球货币至高权。 毕竟占据着全球几大产银地,等于是手中握着印钞机,根本不用担心货币权被夺走。 可是在嘉靖及嘉靖时代之后,想要再占据产银地,其中难度很高。 当然,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能。 等通过参与大航海时代,大明国力骤升以及拥有了强大舰队之后,就可以考虑强攻倭国或者去南美洲跟西班牙抢夺波托西银矿,多少能分到一盘羹。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 还是要给这些海外流入的白银,换上一层皮,以确保国家货币权,牢牢握在手中。 “四,严格维护白银宝钞的正统性,但凡试点之地,若有不认银钞者,罚以重罪,甚者可斩。” “五,当内患肃清,试点成功,白银宝钞逐渐被百姓认可之后,朝廷将会全面宣布开海那一天,朝廷将设立海关总署,而你胡宗宪,将升任海关总署的第一任总务署长,位同六部尚书。” 话说到这,胡宗宪心头一震。 他现在的官职是直浙总督,看起来是一方封疆大吏,品级不低于六部尚书,但人家是京官,自己是地方官,前途不一样,话语权也不是一个层次。 唯有成为京官,才能再继续往上爬一步,真正进入到帝国中枢。 虽然胡宗宪从没听过海关总署是个什么衙门,但是既然仙师开口说了这玩意位同六部尚书,那就必然不会变! 顿时,老胡心情澎湃了,努力上班的动力又来了。 这就是,大饼的力量。 “六,全面开海之后,外国客商在大明境内的贸易,只允许以银钞交易,若要采购,则需将白银在海关处换成银钞,若要出售,也只能从百姓手中收取银钞。” “这一点,你要务必记住,胆敢犯者,收剿所有身家,逐出大明商贸体系,永不可入境。” 季伯鹰搞得这一套,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粗糙版的,把离岸货币和本国货币合一的货币政策,毕竟太复杂的货币体系在这个时代并不适合,而且在大航海时代的贸易中,大明必将处于贸易顺差的强势地位,也没有必要搞什么离岸货币。 这一点从历史上隆庆开海之后,短短几十年时间,全世界近半的白银都被吸入大明就能证明,大明产品的畅销性,毋庸置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