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老万历:不批!不批!朕不批!!(别养书啦!)-《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3)页

    这一刻,老朱默默放开了小万历的手,突然觉得没有那么爱了。

    “第二。”

    “大明嗑药第一帝。”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药,并非是寻常之药,而是能让人上瘾的药。”

    “谓之名:福寿膏。”

    作为一个皇帝,沉迷玩射击可以,喜欢豪赌也没问题,反正你是皇帝,输了赢了都是你的。

    但沾这玩意,着实是有点玩命。

    不过万历搞这个,并不是为了自己过瘾,而是治牙疼,又或者是用于壮雄风,这一点颇有野史风味,难以断定。

    老朱等人都是听的皱起眉头,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福寿膏,但肯定不是什么好玩意。

    “第三。”

    “搞钱敛财第一帝。”

    “万历为了弄银子,派遣身边太监前往全国各地收取开矿收税,而这些矿税,看似不是直接压榨百姓所得,可实际上层层下压,尤其是去没矿的地方收矿税,最后都会落在百姓身上,搜刮的还是民脂民膏。”

    “并且派往各地的税监,一个个敛财之盛,令人发指,往往收矿税银数十万两,最后只上报内库数万两。”

    这一点,有明确记载。

    山西巡抚上书朝廷揭发,税监孙朝每年收45200两,仅上交15800两,剩下的29400两全部被其私吞。

    山东巡抚上书朝廷举报,税监马堂每年收26万两,仅上交78000两,七年时间贪污了足足130万两。

    这样的事情,在万历收矿税的那些年,遍布全国。

    ‘啪’的一声。

    嘉靖神仙一拍桌子,都给气的站起来了。

    “真就一半都不给?!”

    想当年,两百万两还得给本帝君一百万。

    这过了几十年一半都不给了?

    这简直太离谱了!

    老朱稍微挪了挪椅子,距离小万历更远了。

    小万历疑惑的看了眼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太祖爷,眼神中透着几分委屈。

    爱走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其实在万历搞钱的这个事上,季伯鹰也觉得有点离谱。

    万历年已经全面开海,真想要弄钱,加征商税不比搞什么矿税要来银子来得快?

    大明这三十分之一的商税,简直是低的没眼看,只要加个三五分,银子就哗哗哗的来了。

    当然,这中间有一个流程问题。

    如果是朝廷加征商税,那这个税银就直接入了太仓库,而派太监去各地开矿征税,入的都是万历皇帝的内库。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后世诸多人都抨击万历,给万历盖了个守财奴的称号,只为了自己的腰包,根本不顾国家财政。

    纵然是后面万历从内库掏银子补充辽东军饷,那也还是被逼的没办法,毕竟军事问题事关国之存亡,万历可以不管其他事,但是军事问题,一定要管。

    “第四。”

    “拨正反乱第一帝。”

    “废黜考成法,废黜一切新政,废黜外戚不可世袭爵位之制等等。”

    如果说废黜考成法是为了平息朝廷,那还能理解,毕竟万历这个人最烦有人来烦他。

    那把好不容易搞定的废黜外戚爵位世袭给恢复了,这一点就让人很费解了。

    季伯鹰并没有给老朱等人开口的机会,继续往下说。

    “第五。”

    “任性宠子第一帝。”

    “万历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一场大婚耗费白银二十万两,修建藩地王府耗费白银六十万两,就藩时天子特赐良田两万顷,每年盐引一千三百张。”

    麻了。

    彻底麻了。

    老朱、老朱棣、朱老四等几个大明前期的英主都听的头皮发麻。

    原来,银子还可以这样花。

    整个主堂,寂静一片。

    “第六。”

    “大明摆烂第一帝。”

    说到这里,季伯鹰目光顺带瞥了眼老朱。

    “老朱,你方才问我摆烂是什么意思。”

    “听完我接下来所说的这一段,你应该就能明白了。”

    “认真听。”

    老朱心头咯噔,他有预感,更劲爆的片段来了。

    “你们所看到的宣纸上写的六不,便可以与这摆烂对应。”

    “所谓六不。”

    “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不祭天地,不拜祖宗,不事上朝,不见大臣,不批奏章,不参经筵。

    “叶向高为首辅时,前后共上七十五道奏疏要求增补官员,万历皆留中不批,最后无奈之下连上六十二道请辞奏疏,这才辞官成功。”

    其实这六不里面。

    从季伯鹰一个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其中‘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讲’这五不都还能接受,毕竟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仪式,还能省不少国家财政支出。

    但是不批奏章这一点,那实在就是有点太过了。

    毕竟根据史书来看,万历不仅是不补官,他是连赈灾的奏章都留中不批。

    他不批,也不让太监批。
    第(2/3)页